2014年10月25日至2015年2月22日期间,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为庆祝其成立30周年,特别展出享誉全球的跨界设计工作室迪勒、斯科菲迪奥与伦弗罗(Diller Scofidio + Renfro)专为此纪念日全新创作的装置艺术作品——“玻璃盒遐思”(Musings on a Glass Box)。作品以由让•努为尔(Jean Nouvel)设计的创意独具的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大楼作为原型,占用整个大楼一层,由天花板中的震动装置激起奇妙的反应,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由美国作曲家大卫•朗(David Lang)与声音设计师乔迪•埃尔夫(Jody Elff)联合打造出一个与大楼建筑空间和谐共融的音响元素,触发人对空间的感知以及人与空间共存关系的思索。


“玻璃盒遐思” 迪勒、斯科菲...

迪勒、斯科菲迪奥与伦弗罗装置艺术作品《玻璃盒遐思》

2014年10月25日至2015年2月22日于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 Diller Scofidio + Renfro

“玻璃盒遐思”(MUSINGS ON A GLASS BOX)


        让•努为尔为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设计的与众不同的玻璃展览空间一改传统展馆的白墙结构,突破建筑的边界,二十年来不断激发艺术家和策展人的想象力。大楼的巨型透明外墙代表着上世纪90年代玻璃技术的前沿,以期达到现代主义的至高目标——打破墙壁的物质形态,使内外部空间无缝融合。

      “玻璃盒遐思”腾空了底层全部场馆空间用以展示作品。大楼的管道、电力和幕墙系统内还特别安放了几个干涉装置设备,进一步提升视觉与听觉效果。作品运用“光阴流逝”这一永恒的主题以及常被人们所忽视的日常现象,从天花板上滴下的水珠开始,依靠水桶、合唱声、感应器、机械装置、远程通信、视频和实时声音处理等辅助,引发一系列反应。底层的两个展馆通过反馈环路相互连接,较大展馆内的微小动作在较小的展馆内得以放大,强烈的反差启发人们对熟悉的画面进行全新的审视。

迪勒、斯科菲迪奥与伦弗罗跨界设计工作室:突破边界

        迪勒、斯科菲迪奥与伦弗罗创始合伙人伊丽莎白•迪勒(Elizabeth Diller)和里卡多•斯科菲迪奥(Ricardo Scofidio)的艺术实践全面汲取了后现代文化的精粹。在将近四十年的合作中,他们在出版、概念影像、装置艺术、策展、展览设计、实验剧院和舞蹈以及建筑等各个领域大放异彩。最引人入胜且为人熟知的一件艺术作品叫做“模糊大厦”(Blur Building),该作品属于建筑学陆地艺术,受2002年瑞士博览会委托而作,在纳沙泰尔湖上喷射水雾形成一团人造云,艺术家兼作曲家克里斯蒂安·马克雷(christian Marclay)还为其设计了一个声音环境。尽管两位设计师偏爱跨界创作并积极探索其他领域,他们总是将自己定位成“建筑师”,“尽管建造大楼只占创作的一小部分……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我们感兴趣的是对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空间观念提出质疑。”迪勒和斯科菲迪奥既是生活伴侣又是工作伙伴,两人在1979年开设了实验工作室,2004年查尔斯·伦弗罗(charles Renfro)作为合伙人加入后,工作室正式变为 “迪勒、斯科菲迪奥与伦弗罗跨界设计工作室”。最近受委托的创作包括设计纽约高线公园(High Line)、里约热内卢的影像声音博物馆(Museum of Image and Sound)以及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的扩建。迪勒、斯科菲迪奥与伦弗罗跨界设计工作室的艺术创作保持诙谐与批判兼具的风格,始终扎根于探索与实践,在策划博物馆展览与建造博物馆之间游刃有余。

创新的历史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与伊丽莎白•迪勒和里卡多•斯科菲迪奥的合作已超过20年。迪勒坦言,这一合作对于他们的创作意义重大:“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是充满冒险精神的展览场所……激励着不同领域的创意人才跳出窠臼,开拓创新。” 1992年,两人和丹尼尔·利贝斯金德(Daniel Liebeskind)以及另外十位国际知名建筑师参与了“建筑机器”(Machines d''architecture)展览。他们创作的复杂装置作品“现场之外”(Para-site)与展览宗旨相呼应,拓宽对建筑的一般性理解,以洞察自己与周围环境的物理关系。在1999年“真实的世界”(Un monde reel)展览中,两人通过装置作品“主人/奴隶”(Master/Slave)探索了真实、幻想和科幻之间的关系。作品用流水线的形式展示了维特拉(Vitra)公司名誉主席罗尔夫·费赫尔鲍姆(Rolf Fehlbaum)的机器人藏品,机器人穿过安装在传送带上的X光机,被装进一个巨型玻璃箱中。这个玻璃箱便有意让人联想到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的玻璃大楼,也是为这个近期所创作的“玻璃盒遐思”开创了先例。“主人/奴隶”体现了迪勒和斯科菲迪奥一直关注监视行为和技术,成为2003年他们在惠特尼美术馆(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举办的回顾展上最亮眼的作品。装置作品“退场”(Exit)的灵感源自哲学家兼城市规划专家保罗•维瑞里奥(Paul Virilio)的理念,与马克·汉森(Mark Hansen)、劳拉·库尔干(Laura Kurgan)和本·鲁宾(Ben Rubin)合作完成,成为2008年“祖国,请停止驱逐”(Native Land, Stop Eject)展览中的一件重要展品。在一个身临其境的圆形空间中,信息数据以可视化的动态地图形式阐述了近代全球人口的迁徙及其缘由。这件高科技作品彰显出Diller Scofidio + Renfro跨界设计工作室通过融合科研与设计创造出美学艺术作品的独特能力。2014年,“退场”在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的“记忆永存”(Vivid Memories)展览中再度亮相。

“玻璃盒遐思” 迪勒、斯科菲...

迪勒、斯科菲迪奥与伦弗罗装置艺术作品《玻璃盒遐思》 2014年10月25日至2015年2月22日于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 Luc Boegly

“玻璃盒遐思” 迪勒、斯科菲...

迪勒、斯科菲迪奥与伦弗罗装置艺术作品《玻璃盒遐思》 2014年10月25日至2015年2月22日于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 Luc Boegly

TAGS:奢侈品产业代购
互联网 观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