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结构单一 集团利润暴跌

        9 月,Prada(普拉达)可以说是是发布了“历史上最差的半年报”,截止到 2014 年 7 月 31 日,集团收入只有 1.3% 的增加,而净利润则下降 20.6%,跌至 2.45 亿欧元。作为 Prada(普拉达)良好推动力的亚太市场,却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在亚太地区,Prada(普拉达)拥有 164 家直营店,但是上半年的销售净额下降了 1.3%。


        因为一部 The Devil Wears Prada 电影,让 Prada(普拉达)一夜之间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奢侈品品牌。依靠经典的单品“杀手包”,Prada(普拉达)在中国赢得来无数消费者的崇拜与追捧,但是产品结构上拘泥于经典款和基本款的 Prada(普拉达)渐渐的开始无法迎合消费者的潮流趋势。当众多奢侈品牌为了迎合亚洲市场专门推出新品时,Prada(普拉达)的设计却一成不变,很难吸引消费者的注意。Prada(普拉达)在欧洲、美国的消费者年龄集中在 40 岁以上,因此它的设计和销售都是非常传统,严格遵守奢侈品高高在上的理念,对于中国年轻的奢侈品消费主力群体来说,它缺乏亲切感。正如电影所表现的一样,Prada(普拉达)从来都没有放下自己的身段,一直走着自己高冷的路线,从来没有考虑过市场的需求。

        也许这是一件作为奢侈品品牌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是也成为了 Prada(普拉达)业绩注定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集团董事身陷逃税丑闻

        然而接踵而来的并没有太多的安慰。财报刚刚发出后,集团有发布公告称,集团主席董事长 Miuccia Prada(缪恰·普拉达)及其丈夫兼首席执行官 Patrizio Bertelli(帕特里齐奥·贝尔泰利)正接受意大利当局查税的调查。Prada(普拉达)集团一再强调,此次事件只涉及两位董事的过往税务,与集团和任何附属公司毫无关系。但是当地媒体猜测,两位董事涉嫌将资产调往海外逃税,早已被意大利监管当局注意,估计涉及资产转移金额高达 3.9 亿英镑(约 38.5 亿元人民币)。


质量问题层出不穷 危机公关智商为零

        一泼未平,一波又起。《法治周末》近期报道称深圳消费者在韩国首尔新罗免税店购买的 Prada(普拉达)太阳眼镜一天没戴螺丝就出现断裂情况。据该媒体称,目前 Prada(普拉达)方面表示目前将这个售价 292 美元的太阳眼镜交予售后部鉴定,暂无法确定眼镜是否属质量问题,也无法确认该眼镜是否为公司生产。


        而早在 2013 年,一条“如果你买个 Prada(普拉达)包用了一年,拉锁没坏,Logo 没掉,没开线没掉色,质量杠杠的好,基本可以证实你买的是假货了”的微博被广泛传播,该条微博被很多网友称作是“高级黑”,实为讽刺 Prada(普拉达)的质量问题。但是,与同样曾陷入“质量门”的 Gucci(古驰)、Cartier(卡地亚)等品牌迅速进行危机公关不同,Prada(普拉达)店员甚至用“使用了无色无味的高档胶,耐磨性较差”这样的神回复应付消费者。

        “消费者有大量的误区,以为 Prada(普拉达)就是 Prada(普拉达)生产的,其实 Prada(普拉达)的鞋是九兴在做,眼镜是 Luxottica 在做, Prada(普拉达)的眼镜有问题?那么 Chanel(香奈儿)、Coach(蔻驰)全球一大半的奢侈品眼镜可能都有问题,因为 Luxottica 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眼镜生产商。” 奢侈品行业分析师唐小唐评论称,“长久以来大家以为奢侈品质量一定好,这同样是误区,奢侈品的溢价是在品牌、历史、文化方面,质量方面溢价并不高。但是不管如何因为其溢价,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会成为重点关注,想一想,媒体选择贵人鸟的质量问题报道还是选择 Chanel(香奈儿)的质量问题?”

        另外,最为重伤 Prada(普拉达)质量问题的就是,早前 Prada(普拉达)集团一直号称产品 Made in Italy(意大利制造),后被《经济观察报》揭露出大量东莞制造后,被迫将标签改成 Made by Italy。

无法放权 集团家族制管理现危机

        同意大利所有的家族制企业一样,Prada(普拉达)集团的管理方式相当的老套,很多董事与意大利人一样充满了创造力,但是他们只想维持自己在集团中的主导地位,而从来都不考虑放权,也不考虑引入其他股东。他们至始至终都相信,他们本人才是集团对为重要的资产,他们无法将财产和管理分开,这是意大利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所导致的。Prada(普拉达)从今公开披露,集团 94.89% 的股份都由 Prada(普拉达)家族和集团首席执行官 Patrizio Bertelli(帕特里齐奥·贝尔泰利)所持有,意大利圣保罗银行则持有余下的 5.11% 的股份。

        上市之后,这种家族性管理的弊端就更为突出。在上市仅仅半年后,Prada(普拉达)就流失了三分之一的管理人员,《中国经济周刊》查阅普拉达的首次公开招股意向书时发现,有 8000 名员工及 14 名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公司的日常运作及管理。而其 2011 年报显示,已有 5 名高级管理人员离开,分别为集团首席营运官,亚太区的首席执行长、美国、德国普拉达的行政总裁及人力资源总监。有 Prada(普拉达)前员工向媒体表示,现任行政总裁 Patrizio Bertelli(帕特里齐奥·贝尔泰利)独断的管理手法,是员工流失率高的主因。

        随着消费者更加的成熟理性,奢侈品信息量的不断增加,这种家族史管理能否还能坚持自己原有的经营理念而笃信不疑,当结束了与消费者的蜜月期以后,Prada(普拉达)在中国何去何从?

转载链接
TAGS:奢侈品产业代购
互联网 观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