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消息,针对媒体报道的卡地亚在中国店面数超过200家,其对新浪财经独家回应称,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卡地亚在中国共有84家门店,其中精品店36家和腕表授权零售商店48家。卡地亚母公司历峰集团发布2013/2014财会年度上半年报告显示,中国大陆销售首次出现下降。

  卡地亚还在回应中称关于媒体卡地亚中国关门10家店的报道也属于误读:“错误地把历峰集团2012年财报中卡地亚全球门店减少的数字用在了中国市场”。但并没有就针对这10家店中国区域占几家做具体回应。

  历峰集团旗下拥有江诗丹顿、万国及万宝龙等诸多名牌,卡地亚是其中最大的品牌。数据显示,卡地亚品牌曾一度占历峰集团销售额的约一半,占总营业利润的三分之二。

  而根据历峰集团公布了2013/2014财会年度上半年报告(2013年4月1日~9月30日期间),截至2013年9月30日,上半年销售较去年同期增长4.3%;其中亚太地区销售较去年同期仅微升1%,2012年这两个数据则分别为21%和12%。

  目前亚太(不包括日本)的销售占集团总收入的40%,而历峰2012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这个数据是41%。

  财报中提到“中国大陆的销售下降抵销了香港和澳门的良好增长,显示在经历数年扩张后,中国消费者的情绪变得谨慎”。据了解,这是卡地亚中国大陆区域财报中首次出现下降。

  苗头在2012年就开始显现,历峰集团发布2012财年前9个月财报显示,除美国以外其他地区全面放缓,在中国更是没有增长。

  根据贝恩公司不久前发布的《2013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2013年中国内地的奢侈品市场增速进一步放缓,年增长率为2%左右,消费总量达1160亿美元。而2012年,这一数字为7%,此前的2011年,这一数字为30%。2008年至2012年,国内奢侈品消费总额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曾达到惊人的27%。贝恩预计,这一缓慢增长的态势还将延续到2014年。

  相对中国市场的“低迷”,欧洲和中东销售则继续得益于游客消费,增长8%;而美洲和日本分别实现18%和17%的销售增长,实际汇率下则分别增加12%和下降8%,其中美洲主要由珠宝销售推动,而日本则得益于强劲的国内消费。

  此前一直传言Richemont历峰集团或会近期售出部分表现不佳的子品牌,而有意思的是其在发布财报的同时还宣布决定不出售旗下任何业务,包括业绩一直跑输同业的软奢侈品部门旗下资产,如Chloé蔻依、ShanghaiTang上海滩和AlfredDunhill登喜路等奢侈品牌。

  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告诉新浪财经,对于奢侈品巨头来说,此时或是出售品牌的最好时机,“随着大物流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性价比品牌会变得越来越没有价值。”

  调研显示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性价比,“也包括有钱人,因为信息越来越透明,消费者开始依赖自己的知识选择产品而不仅仅是品牌,倾向于用合理的价格买到更好的服务和更好的产品,这个变化对行业发展是颠覆性的。”

  周婷还对即将出海并购的中国企业建议,为了收购品牌而收购不可取,而对于提高自己的品牌管理能力、吸纳专业人才有帮助的测可以考虑。“跨国巨头一边在考虑自己的品牌售出,同时还针对生产能力、销售渠道、客户资源的收购则频频发生,这有利于降低成本和产业链控制。”
  (新浪财经 金霞)

原文链接

http://www.linkshop.com.cn/web/archives/2014/277055.shtml

  
TAGS:奢侈品产业代购
互联网 观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