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忽视的日本腕表品牌
精工Marine Master Scuba Kinetic Direct Drive

和历史悠久的瑞士品牌相比而言,近代日本手表制造起步较晚。1860年,日本本土才出现了第一支瑞士制造的手表。在1892年,Kin-taro Hattori,一个和瑞士经销商打交道的日本人,在横滨创立了SEIKO,并使用瑞士和美国的工具创造出了日本本土制造的手表。不过日本制造的手表在当时价格要比瑞士钟表昂贵的多,为了保护本土制造,Kintaro Hattori利用自己良好的政治关系,鼓励政府上涨对瑞士金表关税,从1899到1906年,瑞士金表的关税从5%涨到了50%。而在1918年,另一个日本手表巨头西铁城的原型也成立了,来自东京的珠宝制造商Kamekichi Yakamazi Shokosha开始涉猎古董怀表的制作,当时他们制作了一支机芯被命名为16的怀表,在1924年将其命名为CITIZEN,他紧接着将自己的品牌也更名与此,因为这个“名称更容易在全球取得共鸣”。

和德国一样,战败国日本的制造业在二战时经历了严重打击。日本也不例外,手表产业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在二战后,一个叫Eiichi Yamada的职业经理人意识到,日本手表可以加速海外扩张。在上世纪60-70年代,瑞士人虽然意识到石英手表可能对“Swiss Made”产生的威胁,却始终对研发新的石英表兴致廖廖,这让美国和日本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发展机会,在1964,搭着东京奥运会的快车,日本本土手表品牌SEIKO(精工),更是一跃成为非常具有全球化标识的手表品牌。不过,事实上从一开始,瑞士就扶持了自己的对手,在日本手表刚刚起步阶段,瑞士手表虽被征以重税,但在1900-1915年间,瑞士高端制表的机芯31%都出口到了日本,这个数字到1925年已经上升到了42%,到1940年,已经高达81%。这个政策后来引致了瑞士境内从业人士的严重不满,但却依旧为日本保持了技术转让的渠道。CITIZEN在二战前的成功就得益于这种技术转让,一位叫做Rodolphe Schmid的瑞士商人是横滨最大的手表经销商之一,他在出生地后来建立了一个表壳厂专门出口日本。1930年,Kamekichi Yakamazi Shokosha建立CITIZEN这一钟表品牌时,是和这位瑞士商人合作完成的。二战前夕,Rodolphe Schmid回到了瑞士,但它却始终没放弃与日本钟表界的合作,即使他成立了自己的营销公司,但直到二战结束后,他的名字都还出现在CITIZEN的股东名单上。

难以忽视的日本腕表品牌
西铁城光动能Signature

在日本手表最辉煌的一段时期中,当时的CITIZEN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钟表制造商,不过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点,实在是因为,这个手表品牌的规模不够大。然而在技术上,它发明和创造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并将之应用在更为精准的石英表上,这包括它在世界上第一个在手表上使用了最薄的液晶计时器,同时还在一支潜水表上配备了语音识别器与电子传感器,另一支被命为X-8的手表,是世界上第一支使用了钛金属的手表。在1971年,CITIZEN还和SEIKO与ETA机芯工厂合作,研发出了一支超薄机芯。这些都让CITIZEN成为了手表电子时代的领军品牌。

每年一度的巴塞尔表展里,包括SEIKO和CITIZEN(西铁城)在内的两大日本品牌展位相临,占据1号馆2层相邻位置,SEIKO展位略大,子品牌Grand Seiko总是以每年精良制作的机械表吸引众人,而CITIZEN的展位设计充满浪漫风情,像经过点缀的星空般的展位,历年来都在钟表展上展示CITI-ZEN在光动能上的研发。

近几年,CITIZEN研发了独创的“光动能”腕表,而在今年巴塞尔表展上,新款Eco-Drive SATEL-LITE WAVE F100腕表依旧坚持这一理念,刷新过去记录的是,它仅需3秒即可完成从卫星到腕表的精准对时。腕表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为轨道卫星提供能量的太阳能电池板,2点和4点位的中空按钮设计模拟导航卫星机身的设计。同时,为了更好体现速度感,四根表针分别由四个独立马达控制,移动和反应更为迅速。表壳则采用了具有太空金属光泽和镜面抛光质感的流线型设计。而钛合金材质的运用,使得腕表更为轻薄,厚度仅为12.4 毫米,成为世界最薄的光动能卫星对时腕表。

原文出处:http://www.yoka.com/luxury/watch/2014/0526926872.shtml
TAGS:奢侈品产业代购
互联网 观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