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坐公车回家,听到一对中年妇女的对话,如下:
"你看,这个牌子开了不少店,在我家那条路上也开了一家。"
"噢,美国阿迪达斯啊,阿迪达斯万达奴是伐?"
"那个是真的阿迪达斯不啦?"
"不知道呀,应该是的吧。否则怎么敢这么用呢?他们说是阿迪达斯的弟弟开的。"
"我问店员,你们是阿迪达斯的孙子啊,他说不是,是阿迪达斯的儿子。我笑死了。"
"东西一般性,跟阿迪达斯不好比的。"
"不灵的,衣服全是涤纶的。不过价格蛮便宜的,上次买了一双跑鞋,100块,出去旅游蛮好的。"
"……"

她们这么一说,我稍微一算,就虹口区四川北路周边已经开了5家万达奴的店铺,扩张的如此迅速必然有道理。
其实知道这个品牌已经有两年时间了,最早是在一个服装品牌推广的直投报纸上看到的,当时印象深刻的,一方面是这个阿迪达斯万达奴的名称,其次是采用的图片,是一个老外穿着80年代的足球服在踢球,然后那个万达奴的logo一看就是PS上去的。当时我就大笑,给身边的人看,并断言,此等品牌必死。

没想到近几个月来,万达奴开出了如此多店铺,虽然采用的招数仍然老套——折扣狂减,但是看看店铺里的人满为患,看来生意应该不错。
那是为什么呢?
照理,傍大牌在国内已经兴了好多年了,消费者也应该有能力鉴别什么是真伪,那为什么还会购买?
原因其实很简单,消费能力与消费需求。
傍大牌的产品和价格确实能够满足一群人的消费需求,比如中年工薪阶层和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至少我家里人有买××华伦天奴的皮鞋200元和夹克150元,我自己也带同学去买过××啄木鸟的衬衫50元。他们都知道这些是傍名牌,但是那又怎样呢?价格实惠,东西还行,买更好的东西要付出不止一倍的价格,何必呢?年轻人刚入职场,需要一两件衬衫,面试用用,上班也不会去穿,买贵了,岂不浪费?

原先傍大牌主要做的是男装商务休闲风格,而万达奴却是傍的运动大牌,其实也迎合了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仔细观察上海街头,经常能发现一些中年人喜欢穿着一身运动服,脚登一双跑步鞋,夹一只小皮包从你身边走过。这些人大多是生意人,根据收入的多少品牌自有划分。好一点的穿Mizuno、Rapido,差一点的穿穿Umbro、Lining等。而他们的穿着方式自然会影响身边的人群,特别是4050人群,因而需求也就产生了,价格便宜,又能傍上一些品牌的运动休闲风格的服装。

但是,傍大牌风险还是很大的,年前经过闸北区法院,门口贴的案例就是法国梦特娇状告梦特娇梅蒸,后者败诉,赔了80万,品牌也就此消失。
不过,存在就是合理,存在就说明有需求,也许傍大牌们可以找到一些更合理的方法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TAGS:奢侈品产业代购
互联网 观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