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大师将世界拆散重构,人们从支离破碎中寻找自己所需。当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的概念带入具象的世界,分散重组似乎更加直观得让人理解了。然而,何为"解构",如何用一个模糊的语义概念来解释那些本来建立在稳固"结构"之上的片段。语言、建筑、工业产品,一个比一个更加接近我们,却远离本质了。
这里将HBO关于殡葬家族的剧集"Under Six Feet(六英尺下)"与"Antwerp Six(安特卫普六君子)"相提并论,也算是解构一把了。
这里的"挂死人墙"特指解构主义风格的服装设计,有些搞怪,毕竟根本不明确是否能用解构这个概念与服装相提并论。肤浅就肤浅一点吧,再说人家解构风格的服装也不是冲着"解构"而来。这里所说的服装,是可归为结构非常规、搭配怪异、功能性和实用性的脱离、甚至成为独立于身体之外或是外延大于身体的静态前卫艺术作品,服装艺术本来就是含糊而不确定的概念组合。
现今,我们身边出现了林林总总的"挂死人墙"的小店或工作室,然而却少有"灵魂"的存在。"挂死人墙"源于将墙体刷白、放几个作旧人台、披挂几件无彩色系,很"解构"的衣服,一副低调而静寂的氛围。怎么看也像"Under Six Feet"的片段。然而,当大家已经承认和接受这一切的不和谐之时,"Antwerp Six"似乎成为了膜拜的对象,怎么感觉就像一座座瞻仰的墓碑而不是活体世界的存在物。Antwerp们也许自己也挺纳闷,只是另辟蹊径作了自己想做的,而并没有想要创造一个能够被复制和生产的模式。标准化生产导致无生命迹象的复制已经成为后现代社会的症结,连"Under Six Feet"的葬礼都不能复制,那么"挂死人墙"的服装也该有自己的灵魂。
"Antwerp Six"的群像向我们展现的决不是万箭齐发的统一气势,而是百花齐放的生力军。不用多说,看其作品便知晓。
Dries Van Noten
异域风情和传统技巧的回归。拥有独特的印花图案的设计大有所在,而他坚持而执着的追求这种纯粹的民族风情和前卫的设计理念相结合却难能可贵。
Dirk Bikkembergs
"我已娶了时尚为妻,而且她拥有我所有的忠诚。"军人的忠诚,对时尚的忠贞。强烈的军事印象和运动风格倾向,极度阳刚的设计。
Dirk Van Saene
田园中的女性化表现,低调而充满了清澈和好奇的视角。普通的人,普通的棉织物,一个大男人朴素的设计也可以巧夺天工。
Ann Demeulemeester
对织物的理解与掌控以及黑白色彩的运用,看这位女性设计师的理智与情感。凡是给女性冠有前卫的头衔,大多具有比男性更为夸张的理解。
Walter Van Beirendonck
俏皮的未来主义,夸张地童趣。小丑般的面孔,五彩斑斓,光怪陆离,玩世不恭的仰天长啸,只是为了留下单纯的设计。
Martin Margiela
胆敢在墓地旁边开黑白两色的秀场,可见其设计理念纯粹到了可以不问世事。裸露的里料,粗大的线迹,微妙的结构,剖析了服装与思维,通常意义上,普遍实现的"解构"形式主义。
比利时这个国家的自由而多变的生活理念,赋予了特殊设计天赋,设计本身就是存在于生活之中,并不必要将"设计"挂在嘴边,或是登上广告,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设计师。
我们不能企及这样肥沃的土壤,然而道法相通,只要投入和赋予灵魂就是真正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