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看了一场秀,又是中西碰撞。秀本身没什么突破,精彩的却是那些特殊的front row们。
这是一场什么秀,依旧并无好奇窥探的冲动,习惯的跳过介绍跳过广告,甚至也没有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就这样走进去,仅仅为了准备度过这段时间。却没有想到,如烈性酒顿时烧热脑子的竟是如下震撼的场景——那绝不是关于某某为中华而崛起设计的中式服装,也绝不是模仿老外玩中国风的流行——而是顿时再现1930s风花雪月的上海滩——列队出席的VVIP团尽是清一色,身着花样旗袍的阿姨们,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上海老克拉:微微发福却风韵犹存,年过半百却花枝招展,传统旗袍加LV的包包,潮!
大惊小怪中,意识到,原来只是像这样穿着传统服装的机会少的可怜,偶尔也只能借助影视手段或者洋人或者模仿洋人之手偶尔在T台上见识一下的机会,才显得观者如此的苍白。我顿时没有语言去形容,只能说,这场景就和我在"考古"书上见到的一模一样。 只是一些上了色的黑白照片。
这场秀就如其他走中国特色路线的中装品牌一样,与"唐装"的说法、颇为相似,尽管是些长袍马褂和旗袍坎肩,却还真是不能忽略其唯独中国的特质,尽管人们说,那不能代表中华民族。但这个距离我们最近的帝国时代,情感上还是根深地固的,特别是在这个叫"上海滩"的地方。
我顿时有冲动穿旗袍,但却估摸着没有那气质,休闲惯了的身子骨估计很不搭调。也想象着日本涩谷的少女们是如何在传统和服和前卫服装之间游走的呢。
太多的"中国风"都似乎离我们很远了,而站得近了却觉得窒息。那种美,不是年龄、不是身材、不是妆容、也不是旗袍本身,而是那种气场。
如果,一个明星穿着绣有牡丹的旗袍亮相异国红毯,会得到全世界得喝彩,那是人沾了衣服的光,如果,一群普通人穿着旗袍站在一起,激起一片惊鸿,那是衣服沾了民族的光。群体意识才是服饰延续的最终力量,而不是某场发布会、或者某个人。
如果没能与旗袍老阿姨们同席,我想今天也就白看了超长达40分钟的秀了!特殊的front row拯救了中国风。
更多图片参见foto栏目:
旗袍秀上海时装周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