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底全球金融海啸卷起,虽然中国包括香港也受到这场金融海啸影响,但程度远远低于美国、欧洲和日本。J.P. Morgan便估计不少国际奢侈品牌于09年在国内依然有超过40%的销售增长;另一管理顾问公司Bain & Co亦预期中国奢侈品市场会有12%的整体增长,达99亿美元。令一众奢侈品牌更积极将其发展重点向亚洲转移,特别是中国。
我不是经济专家,但身处时尚界多年,也能见微知着。昔日没有一个大牌设计师会东来,最多远赴东瀛以示好,因为日本过往一直占据全球奢侈品市场的三甲位罝,这便是现实,有钱便有国际地位。随着2000年后中国的崛起,再大牌的设计师如Karl Lagerfeld、Giorgio Armani、Miuccia Prada、John Galliano、Marc Jacobs等也纷纷看风转舵,以访华为荣。最卖力的是Lagerfeld,近年频频往中国内地和香港亲善访问,巡回演出,次数不下三、四次之多,由07年Fendi气势磅礡的长城时装秀以至最近将Chanel的2009/10工艺坊系列 ( Métiers d'Art collection )冠名为 << Paris - Shanghai >>, 幻想为Coco Chanel梦游中国数千年历史,将秦皇兵马俑的马甲、清朝的宝塔肩阔袖、斜襟旗袍领、清兵帽、古代仕女的珠串流苏长耳环坠子以至毛装的企领外套等统统幻化为Chanel的淑女装束,并配合红、黑、景泰蓝和草绿的中国色彩。Lagerfeld浩浩荡荡领军东征上海,将这个 << Paris – Shanghai >>系列呈献给中国,绝对是精心的商业计算,中国人岂会不受落终于有洋鬼子向我们献媚?管他衣服美与不美,只有泱泱大国才有这样的礼遇。
另边厢我亦不得不佩服Lagerfeld,七十多岁的高龄还精力充沛地替Chanel和Fendi开拓中国市场。几年前他还开风气之先,与H &M携手合作推出首个名师设计的平民价限量版时装系列,触发了日后的风潮。除了时装设计师的正职外,众所周知,他情迷摄影艺术,Chanel的时装广告照片和目录册均由他亲自操刀。近年他还当上导演拍时装短片、开书店 … 人气鼎盛,他的现况经常出现于各大报章杂志。在外表上他亦积极减肥,褪下昔日传统的三件式西装,改穿着Hedi Slimane时期的Dior Homme纤瘦黑西装,搭配着摇滚风的银制首饰和黑皮机车手套、以及他的招牌墨镜和马尾发型,一副时尚型男的打扮,还著书立说教人瘦身。每次我在巴黎看到他,不管是在T台上或台下,偶然在Colette遇上,他的型男打扮也贯彻始终,一副万人迷的模样。有说他今年已72岁,生于1938年;亦有说他其实已77岁,虚报少了五岁。踢爆者是他少年时的老师和同学,不禁令人想起那些女明星常闹的花边新闻,人怕出名猪怕壮。不管他是72或77岁,都已是古稀之年。但当07年75岁的Valentino Garavani宣布退休时,同一世代的Lagerfeld却曾豪气干云地对媒体说:「我的合同,可是终身合同!」相较于他的昔日宿敌Yves Saint Laurent,Lagerfeld更是愈战愈勇和愈活愈精采。时尚界一向以来都恍似娱乐圈,设计师是明星,受人追捧,也多是非,升降浮沉如走马灯般,能屹立数十年而不倒,还愈老愈红,Lagerfeld绝对是一个传奇,他的奋斗史更是一出时尚界的 <<美丽高解像>>,他是留前斗后,大器晚成。[FtdPageBreak]
与Saint Laurent的敌对
Lagerfeld的奋斗事迹该由他16或21岁时于1954年在巴黎参加国际羊毛局主办的时装设计比赛开始,自此打开了他进入时装界之门,亦开始了他与Yves Saint Laurent一生纠缠不休的斗争,直至Saint Laurent两年前逝世才告终。当年Lagerfeld在该比赛中以一袭大衣的作品赢得了亚军,冠军却是年方17岁的Yves Saint Laurent,以一袭小黑裙击败了Lagerfeld。本来胜败乃兵家常事,屈居亚军的将来事业发展和成就未必不如这一刻坐上冠军皇座的,但偏偏这场比赛却像预告了两人前半生的星途和命运。Saint Laurent 在赛后旋即被christian Dior 罗致,从此扶摇直上,几年后在21岁之龄便登上主设计师的宝座,由Dior先生临终前亲自钦点,迅速窜红,成为时装界的佳话。其后Saint Laurent在男友Pierre Bergé的支持下自立门户,推出自己的品牌,名噪一时的Pop Art、Le Smoking、Safari、Russian、Picasso等系列在六、七十年代相继面世,影响和改变了女性的着装,亦令他赢得「法国时装之王」的美誉。
相反Lagerfeld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一直星运平平,在该比赛后他虽也被Pierre Balmain招揽,但担当的却是一个小助理的角色,没有受到什么扶持。三年后他转投Jean Patou,虽然有机会担当主角,但50年代Patou的声势岂可与当时被誉为时装界独裁者的Dior相比,而Lagerfeld设计的Patou系列还惨遭恶评和冷淡的对待,他的事业并不如意。直至1960年他在Patou待了五年后决定辞职,离职后有两年他则游手好闲,整天流连于海滩上打发时间,他曾解释说这段期间令他体会到人生。其后Lagerfeld 转职为自由身设计师,为Mario Valentino、Repetto、Chloe、Fendi等设计服饰,虽也逐渐赢得了青睐和名声,但在整个六、七十年代他岂可与Saint Laurent比拟。直至1982年Lagerfeld落户于Chanel,一个Yves Saint Laurent也曾向往的殿堂级时装屋,Lagerfeld的命运才扭转乾坤。他为Chanel设计的处女作83春夏系列,大胆地采用当时仍不登大雅之堂的牛仔布作为这个殿堂级品牌的服饰,与Chanel经典的淑女装和配饰结合,像珍珠长项链、金腰炼、茶花襟针等,摆脱传统的老气,注入新气象,赢得一致的喝采,重新擦亮了Coco Chanel自1971年殁后尘封已久的金漆招牌, Lagerfeld终于吐气扬眉!这时他已经年近50岁了吧,足足等了28年才蜚声国际![FtdPageBreak]
迟到好过无到,虽然「成名要趁早,否则那一份喜悦也没来得这样痛快!」张爱玲如是说。偏偏人们又一直以来爱将Lagerfeld与Yves Saint Laurent比较,对于Lagerfeld而言真是心中有刺,否则早年他不会曾言:「对于那个比赛,其实我并不这么喜欢设计大衣,我最爱的是小黑裙。」冲着Saint Laurent而来。当Saint Laurent有一句传世名言:「时装是我的生命。」Lagerfeld的回应则是「时装不是我的生命」。
他俩的敌对不止源于早年事业上的竞争,还在爱情方面。早于上世纪70年代Lagerfeld和Saint Laurent不约而同也爱上了Jacques de Bascher,一位法国贵族年轻美男子,结果Jacques选择的是Saint Laurent。事业和爱情均曾是Saint Laurent的手下败将,这根刺足以刺痛Lagerfeld一生吧。当Yves Saint Laurent 在08年逝世时,葬礼冠盖云集,作为与他相识了大半个世纪的Lagerfeld是不见踪影,连一句假惺惺的悼词也没有。
当Coco Chanel的生平被拍成不同版本的传记式电影,又有Gucci家族斗争史即将搬上银幕,如果也有一出Lagerfeld的电影,讲述他的奋斗史,他与Yves Saint Laurent 穷一生精力的恩怨情仇已够瞧!
许多年前我在巴黎初次与Lagerfeld碰面和访谈,当时不知道何来的勇气,竟然问他与同期的设计师相较,他数十年来如何保持旺盛的创作力?潜台词当然是与Saint Laurent相比。幸亏他并没有变脸,只是语气坚定、声如洪钟而带着一口浓厚的德国口音英语说:「Coco Chanel 也可以七十多岁时在50年代卷土重来!其它设计师是怎样?我不管!保持创作力的方法,最重要是不断张开你的眼睛看这个世界,接受新的思维,不要回头望,人是要向前看的!」可以感到他内心仍有一团火,是对创作和生命炽热追求之火。当然,他这番说话对于长期酗酒和滥药的Yves Saint Laurent,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逐渐走上自毁之途是当头棒喝。两年前Saint Laurent患上脑癌而去世,虽然再次唤醒世人对他注意,但他称雄的时代早已结束;而Lagerfeld的黄金岁月却依然继续,近年还被人尊称为「老佛爷」。对于我,虽然难免偏爱Saint Laurent多一点,因为他那敏感、细腻而脆弱的艺术家气质,带着一种沉沦的浪漫,为上世纪时装带来革命和贡献,正如Pierre Bergé曾概括Yves Saint Laurent一生的成就,说:「Coco Chanel 将女性从传统拘谨的服饰中解放,Yves Saint Laurent则从着装中赋予了女性的权力。」但我们这个世代不需要革命和英雄,只需要一个好的时装设计师为我们设计独特、漂亮和时髦的衣服。Lagerfeld正是那种为女性设计精致、漂亮和优雅衣服的设计师,而又能积极地与时并进,展现于无论Chanel、Fendi和他个人品牌Karl Lagerfeld的系列里。众所公认在这三个时装品牌里他一直表现得最淋漓尽致和最佳的是Chanel,二者也发挥了相辅相承的作用。无论潮流的风向是maximalism或minimalism,Lagerfeld也能将Chanel处理得游刃有余。或许Coco Chanel生前发明的花呢套装裙,点缀着捆边和口袋,以及人造首饰,并率先运用男装布料和运动服元素,为现代女装奠下了基础。她的格言:「衣服本身并不重要,最重要是看你怎样搭配和穿着。」亦倡导了今天total look的服饰概念,统统为Lagerfeld提供了最理想的发挥空间。经典的Chanel套装裙便绝对可繁可简,配上金钮扣、累累的珍珠和金属长项链可以是奢华风的体现,褪掉后又可以是简约主义和utility chic,外套亦极容易配衬其它衣物,如牛仔裤。像自90年代后期开始掀起一片casual luxury的气候,Lagerfeld的回应是在踏入千禧年的Chanel 1999/2000秋冬高级订制服系列里,将维多利亚时期风格的礼服长裙设计成绳索摇曳的降落伞裙,又或用上丝缎夹棉缀以明显的缝线以打造成滑雪装般,充满时髦的运动风;经典的Chanel外套则演绎为三个骨袖款式,点缀着可爱的超大口袋和圆滚滚的大钮扣,并配以型格的皮革手袖,整个系列散发一份casual luxury的味道。又十年过去后,Lagerfeld以近年因电影 << Marie Antoinette>>而再度被奉为经典时尚偶像的路易16皇后、以及她的乡居田园生活作为Chanel 2010春夏高级成衣系列的设计灵感,18世纪累赘的蓬蓬裙骤变成了轻盈迷你的式样,经典的Chanel 外套则带着柔和而松软的剪裁,配合一色的白和粉彩色系、花呢、雪纺、蕾丝、绉褶等,模特们还穿着纹身般的图案丝袜,踩着一双木屐,拎着草织包包,煞是青春亮丽可人。Lagerfeld还请来Lily Allen在巴黎时装秀献唱,对于掌握流行文化和时代脉搏,是别少觑了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佛爷」![FtdPageBreak]
视时装如生命在我最近一次与Lagerfeld的访问中,他亦坦言他能不断保持Chanel的时髦感是因为Chanel本身是现代女装的象征,先天上已有一个优势。「Coco Chanel以大胆的方式设计女装,她的概念是现代的典范,我要做的便是捕捉她这份现代精神,不是要去懐旧复古,而是能反映我们这个时代,将Chanel的精神、根源和情懐变成今日的设计,与今日的时代脉搏和时装紧密结合。」而最能启发他的除了Coco Chanel外,基本上他的创作灵感是无处不在,没有任何规则,最重要还是那句话「张开你的眼睛」。「对事物细微的观察和好奇心,往往令人在最不相关的奇异情况下也能产生灵感。时装设计是一个剎那间的意念和感觉,我最好的设计是我在睡梦中看到的,醒来后我会马上绘画下来,完全按照着处理。」这位「老佛爷」不失一点幽默感。对于近年Chanel再度火红,特别是菱格缀以缝线和夹棉的经典2.55手袋成为每个女人梦寐以求的,Lagerfeld 却认为如果只能拥有一件Chanel的东西,最好是拥有它的一袭经典花呢外套,因为最易为人识别;其次是它的菱格缀以缝线和夹棉手袋,那是品牌的幸运象征,也代表了永恒的现代感。我倒最好奇他身兼多职,同时为Chanel、Fendi和他自己同名品牌担任创作总监,如何透得过气来?而超过半个世纪营营役役在时装界工作,虽然以前他曾说过工作就是他的爱人,他又如何保持创作的热诚,可曾有一丝倦意想退下来?今天他的答案依然十分坚定,「有纪律地工作,只要享受你所做的。我喜欢时装就像一个永不止息的生命。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做过其它的工作,亦不要做别的事。我不是那种受挫败的作家或建筑师,我没有感到挫折,挫折感是一切罪恶的源头。由以前开始我只想做时装,而我确实做到了。为什么我会想退下来?如果我不能做自己想要的,我会好好处理,但退出的念头连一剎那也从没有萌生过!」都说Lagerfeld 是一个非常自我、极度坚毅、冷静和节制的人,否则在他年轻时运道平平又如何熬过来?对于年轻一代设计师要在今日竞争激烈的时装界和市场立足和冒出头来,相信比Lagerfeld和Yves Saint Laurent 在昔日困难许多,「老佛爷」的忠告是:「在时装界你不能对自己的理想太忠心,必须懂得审时度势去改变,因为理想本身就是一些会随着时间而改变的东西。我往往会因应时代的演变而调适自己的品味和时装理念,否则会变成古老,你可以认为我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今天众人赞好的,明天或许不是,这就是时装!你不能说这是我的理念啊,便没有其它的。时装理念是跟着时代演变,像典雅美的概念在今天便被看轻了。」跟着时代前进,从不缅懐过去,大概是Lagerfeld能成为长青树屹立不倒的因由。而他欣赏的年轻设计师便包括Miuccia Prada、Nicolas Ghesquiere、Stefano Pilati、Riccardo Tisci、Albert Elbaz和Tom Ford,其实并不年轻,均是资深大牌设计师,但在Lagerfeld眼中统统变成了后辈的年轻设计师,他果然是「老佛爷」!想起许多年前Stella McCartney刚出道时即独挑大梁成为Chloé的主设计师,Lagerfeld便曾狠批她当主设计师与当歌星可不一样,没有一夜成名。大概「老佛爷」欣赏的都是一步步爬上去的实干型后辈,正如他走过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