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告诉我《IN 买 LIFE》上市两周第一次印刷的8000册已经卖光了,正在加印中,这架势赶过不少时尚杂志了。两篇《IN 买 LIFE》的书评挺有趣,与大家分享。

爱时装的人总是比较真诚
马啦 《虹》主编

读周周的《IN 买 LIFE》,让我想起Carrie拿着Chanel外套逼男朋友发誓的经典桥段,一个北京爷们,一个纽约女孩,一个报纸娱乐版主编,一个杂志情感专栏作家,两个人冥冥中有一个共同点:对时装足够真诚。

私下里认为:"认识一个品牌可以从一件衣服开始,这是爱时装的人与时装设计师之间最好的见面方式。"而在我国普及时装教育最好的方式,应该是通过时装评论,相较时装本身来说,文字是国人更熟悉的媒介。周周的妙处在于他是一个靠买、买、买、穿、穿、穿来领悟时装的人,这样的人写出来的书,即使不够专业,起码足够真诚。而现阶段的我们,最需要真诚的面对——穿的人对所穿时装的真诚,时装设计师对时装产业的真诚......

如果不以此心态看待《IN 买 LIFE》,通常会产生以下三种误读:

"凭什么他可以写时装书?!"
这是"时尚人士"的普遍看法。"他去过四大时装周么?""他了解时装么?""他见过几个大腕设计师啊?"在大家问出这些问题的时候,请想象一下,一个拿不到时装周邀请也没有sponsor机票、没有经过学院派时装史教育、没有品牌三不五时的邮寄产品资料、甚至得不到最及时的内部SALES消息(那是用最少钱体验最峰值时装体验的唯一捷径)......他还可以写出这本书,是多么的难得。(更难得的是,得花多少真金白银啊!)
顺便说一句,在他的朋友写的评论里说:"《in买life》是本好书。它是一个男人切实的购物方式,是一个男人为太太和自己分享生活的过程,更是一个有脑筋的男人思索然后分享的经历。当然,我仍然觉得周周的品味没有我好,最后这句是题外话,可忽略不计。"品味这回事,是钱堆积出来的,不承认这一点的同志不是好同志。


"爱时装就是爱虚荣!这样的文人太物质!"
这是90%大众式解读+10%知识分子式不屑。经历过极度物质匮乏年代的中国,直到30年后的现在,仍旧是在心底里要求"节俭"的,除却温饱之外的消费,势必遭到所谓主流或老一辈的抵制。而这种抵制背后更中国特色的原因是:先富裕起来的部分人的报复式消费,透过传媒被送上神坛,时尚从舶来伊始便需仰视才见。文人本该爱时装,因为那是爱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但看到目前在时装世界里游刃有余的众生像,文人只能得出"虚荣"的结论,也属正常。
建议所有认为周周物质或虚荣的看客,放下成见去读一下《IN 买 LIFE》,当你看到他写自己:"多少走上奢侈品浮华不归路的少男少女都是从打折货开始起步的,最起码我就是。"你会明白,虚荣与真诚之间的差别。


"他在抄袭Y氏,会不会令香港时装人更看不起我们?"
此一说法为我听到的评价中最为中肯的,出自真正爱时装的达人之口。因为的确,《IN 买 LIFE》在装桢方面太像黄伟文的《Y》了,这个问题我也问过周周,之前做过两版封面,其实在某种意义上都比这个好,但书商一定坚持用这个华丽版的封面。除了这个内幕的解释,我想,"抄"并不是作者最介意的问题,他在书里几次三番(包括自序里)提到黄伟文的观点给他很多启发。他和他是两代人,如果从时间性上来说,自然有传承,他和他是两个地方的人,地域性会折射到时代性上。
我们都是读着WYMEN的书爱上时装的,不也因为他的时装经是买出来的、是买错过的、是有血有肉的么。会看不起我们时装水准的香港人也好台湾人也好,是不重要的吧,因为他们如果这样想,就意味着他们已经开始企图忘记自己的来路,那也是一种不真诚。

真诚的面对时装,就承认自己的钱还不足够多,就承认自己穿过的还不足够多,就承认自己知道的还不足够多,然后,就去买买买,然后,就会变成有资格评价原本我们信仰的大师或百年老店的那种时装人,总有那么一天。



解闷有很多种,最喜欢就是逛呀逛
刘治治

第一次见到周周,旁边的人告诉我他写的有关时尚的书(in 买 life) 要出版了,仔细打量,无论如何,他都不是一副时尚型人的模样,这反而倒让我有几分放心,以我的见识,时髦的家伙不一定真正明白时尚。很快,书印出来,周周笑笑的拿了一本给我,轻且薄,这又让我放心,因为现下用中文写的时尚类书籍, 多是些以高克重铜版纸印刷的过季硬照,加口水软广,厚且沉。手中的这本"质量"却不一样。前面的两项推断完全是从感觉出发,好的感觉总怕得不到应证,回去的路上便着急开始读,不一会心就彻底放下了,这是一本有趣的书。

一般可见的时尚书写有三种可能,一是各种杂志的小编们爱干的借时尚述说自己的虚荣向往, 文字中充满了各种有关流行的关键词,然后找些"然而""并且"随便连起来,几乎全是废话 。二是以时尚为话题分析设计产品,读来良莠不齐。三是故做文化精英状对消费文化有一种莫名的敌视, 作者大都是爱把物品与精神对立起来的一帮人。有时侯你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想什么。

周周不属于他们,他没有拿时尚说那些事儿。

"in 买 life" 是一本"消费"心得,它甚至不是一本"穿衣"心得,看过之后你会发觉周周应该不是在书写"时尚",当然更不是时尚写作。

"in 买 life" 是他的日记,他喜爱消费进行时的感觉,需要澄清的是在这篇文章里关于周周的"消费"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实际购买",而是一种对时尚生活的介入试的体验。同时这种体验不是以往抱着时尚外刊望梅止渴似的意淫,是确实的听到,见到,并且有时侯能买到。周周对于很多时尚品牌的分析是建立在完全的自我判断的基础上,他用文字见证了无数以往只见诸于纸上的品牌是怎样急速降落在这块拼命变化的地方,并用最当下与本土的思维方式加以论说,作为本地人,读起来真好玩儿极了,文字中透出幽默来自于看问题的角度,而不是字符的配制。比如周周认为应该把Dior Homme 翻译成"迪奥毫米"原因是现下你如果不减肥到毫米,根本就别想穿进去。一下就说尽了Hedi Slimane的设计风格,甚至还让人们隐隐看到了Karl Lagerfeld的后续故事。 周周的文字特"轻",是卡尔维诺提到的那种文学上的"轻逸"。他曾勉励那些时尚主编们先读过唐诗三百首的一半,再写卷首语,这点他一定已经做到了,字写的简单,却有悄悄的韵律感,不信试着念出声一下。

"in 买 life"里提到的品牌与时尚产品我们大都可以在此地找到,在很多人都做了很长一段没头苍蝇只要见大牌就胡乱追捧的时候,周周清楚的告诉大家,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且有特讲道理说了为什么,这种负责的态度比当下很多以写时尚小文为生的杂志编辑们强太多了。周周非常自然的面对眼前的一切,让看到的人舒服。

看的出来,周周爱他写在文字里的那些时尚东西,在我们有关时尚的语境中这特难得。 周周告诉很多人好东西就是好东西呀。总是有人教导我们说"热爱生活",可生活是什么呢?太抽象了,从"in 买 life"里发现, 热爱生活 的一种折射之于周周就是"解闷有很多种,最喜欢就是逛呀逛。"

TAGS:奢侈品产业代购
互联网 观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