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出双手做点什么!

昨天刚从国外出差回京就看到了我们MINI博客的友情网站ID公社推出的那个鲜红的原创海报:Do(nate) Something和它背后的"伸出手"计划。"把自己所学的用上去帮助他们",对于我们这样无法到第一线的大部分中国人来说,除了捐献钱物外贡献一些在灾后重建期间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东西无疑是一个好办法。

美国05年的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了新奥尔良州以后,好莱坞影星布拉德-皮特除了捐助500万美元用于灾区重建之外,还决定暂时息影,身体力行的联手13家建筑公司推出了名为"复兴"的计划:为被飓风夷为平地的新奥尔良最为贫穷的下九区建造150所绿色环保房屋Green House,这些房屋会以模仿新奥尔良富有特色的"鸟枪"风格建造,他又长又窄,所需电力几乎全部由安装在屋顶的28块太阳能电池板提供,不仅价格低廉而且符合环保节能的现代理念。美观的因素也在考虑之内,这些"绿色房屋"的外部将被刷成粉红色,"我们不能将失去的家庭和朋友带回来,也不能将我们的传家宝和过去美好的景象带回来,但是在重建过程中我们能创造一些更为漂亮的东西,也能为曾经住在这里的人们创造更为美好的生活。"

皮特称这个Green House Project是他自己的工程,也是件正确的事情.实际上除了电影,建筑才是他的大学专业,利用个人的号召力结合自身的兴趣和专业技能投入灾区重建,他为全球的所谓娱乐明星们都树立了标杆。

国内最好的建筑论坛ABSS上正在号召建筑界的专业人士为四川的灾后重建贡献免费的设计方案,甚至可以开展一个关于这个主题的无偿设计比赛。我在无疑认同这项活动的同时也坚决支持一个观点:在政府很难顾及的偏远乡村,重建设计也要兼顾功能和美观。也许现在谈美观为时尚早,但是真的不希望重建起来的房子都是一个模样,或者都是完全的"经济房"——这样的建筑即便很经济,但是却可能在精神上让人们永远无法忘却灾难的悲伤!我们应该期望大量的本土设计师贡献力量,期待国内出现像皮特一样的明星名流,希望重建的房子能够更加坚固也更加漂亮,给灾区的人们以更高层面上的生活希望。

国外的抗震建筑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比如同样处于地震活跃带的邻国日本在东京建造的12座弹性建筑,经里氏6.6级地震的考验,减灾效果显著。这种弹性建筑物建在隔离体上,隔离体由分层橡胶、硬钢板组和阻尼器组成,建筑结构不直接与地面接触,阻尼器由螺旋钢板组成,可减缓上下的颠簸。美国硅谷兴建了一座被称为滚珠大楼的电子工厂大厦,采用一种抗震新法,即在建筑物每根柱子或墙体下安装不锈钢滚珠,由滚珠支撑整个建筑,纵横交错的钢梁把建筑物同地基紧紧地固定起来。发生地震时,富有弹性的钢梁会自动伸缩,于是大楼在滚珠上轻微地前后滑动可以大大减弱地震的破坏力。日本鹿岛建筑部门发明了一种新的防震大楼营造法弹簧大楼:由弹簧把连着地基的基础部分和建筑物主体分开,让建筑物主体处在一种能吸收地震和其他振动冲击的中介物上。无论地基怎样摇晃,振动能量传到这种建筑物时也将减到原来的1/10。

实际上我们的台湾同胞在这个方面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比如以"动手做建筑师"闻名的台湾建筑师谢英俊。1999年,台湾的"9•21"大地震夺去了两千多人的生命,摧毁了日月潭畔许多山地居民的家园,其中邵族震后仅存二百八十余人,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少的族群。谢英俊将邵族重建方式称为"协力造屋":将建筑去工具化,去专业化(设计除外),让建筑回到使用者手里。留在当地的邵族人,不论是上了年纪的大妈、大伯,因酗酒损伤骨头换过髂关节的人,还是失学后在城市游荡过又回到家乡的年轻人一一收罗在内。原住民本已在社会边缘,而谢英俊招至麾下的这些人,大多在部落中也没什么地位,让这些不只被主流社会排斥、即使在部落内亦受到冷落的边缘人加入重建工作营,藉由集体劳作凝聚强化部落族群意识。邵族重建的另一大特点是大量义工参与。12月11日,第一批五十名义工来到施工现场,他们分别是学生、教师、社区工作者及各界人士(后来成为"宝岛义工团")。他们自费、自备工具及伙食,固定于每个星期六凌晨四时自台北集合出发到邵族社区,成为重建的主力部队,在谢英俊此后的部落重建工作中,累计义工超过一万人次。

协力造屋的尝试在国际上早已有之。1907年,德国的基督教传教士古斯塔夫•冯•保德史威瀛(Gustav von Bodelschwingh)创立"家园协会",与贫病交加的雪茄工人和农民一起,用自己的双手,在橡树、山毛榉、杉木林间建设家园。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后,同家族的迪特里希•冯•保德史威瀛(Dietrich von Bodelschwingh)牧师在德国创建了"要家园不要切尔诺贝利协会"。1991年,一群德国志愿者与核污染灾民一起,建造起三十三座就地取材的"粘土木架屋",十年内,吸引了一千人参与其中,每年夏天捐出三周假期与灾民一起重建家园。这些类似的重建方式不仅最大限度的激发了灾区人民的自身激情,而且大量因为自身工作没有过多时间的社会义工得以成为灾区重建过程中的一员。

在利用义工造福农村的另外一个好例子来自我们的甘肃毛寺村的"无止桥"和它背后由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及西安交通大学建筑系教授和学生参与的慈善造桥计划。

于05年7月建成的无止桥是一座美观、科学、环保的步行桥,桥名意取"学无止境"。桥墩是用钢丝网兜满了石块,桥面是密密排列的竹板,两边夹以钢板,不用一点水泥。走上桥去,一点也不晃悠,而且还错落有致。 当年7月10日,志愿者们从西安带来了主要的建筑材料,11日正式开始动工。先是把钢丝交错编网兜状,再将山上已经敲碎的石块运至河边,装进网兜里,装满后将钢丝网兜收顶。这样的桥墩做成后,再在上面安上桥板,一段桥就算完工。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大型机械参与,石块是抱着进到河里,再放进钢丝网兜里的。每个桥墩需要所有人跑上几十个来回才能填满,做成的桥板比较沉,需要十几个小伙子才能扛得起,大家最后一口气把它从岸上抬进河里安上。可惜的是,国内媒体在不断关注国际大师们建筑作品的同时,没有把更多的篇幅放在这样虽然质朴但是同样意义深远的项目报道中。

ID公社是一个设计类的网站,设计这个好像阳春白雪的领域实际上涵盖范围可以很广,对于灾害留下的许多反思,设计就是解决问题,设计更是态度责任。无论什么领域和产品:从应急手电水杯到课桌椅,救护设备,通讯或指示标记,建筑结构与材料;甚至是灾害预防意识与知识传播等等,设计师责无旁贷,而且这应该是一种行业共识:"除了为富人设计,设计完全可以承担更多!!!"比如下面这个被CNN/BBC/Time评为2005最佳发明医疗保健项目之一的Life Straw"生命吸管"净化水装置。

"生命吸管"实际上就是一根长25厘米,直径29毫米的塑料管子,里面装有7种过滤器,包括网眼直径6微米的网丝(人类头发的直径是50-100微米)、注入了活性碳和碘的树脂。首先两层丝制滤器先过滤掉脏东西,再来含碘的树脂可杀死 99.3% 的细菌和病毒;最后活性碳可捕捉到漏网的细菌和病毒,以确保水的纯净(达log7~log8,比很多先进国家的自来水还干净)。因此再脏的水都可过滤消毒成可饮用的水质;进而预防饮水引发的疾病,如霍乱、伤寒及痢疾等。生命吸管还可以过滤污水中99.99%的寄生虫和细菌,防止痢疾的发生。该装置也能为飓风、地震或其它灾难的受害者提供安全的饮用水,还可以成为人们周末外出旅游随身携带的武器。

"生命吸管"的操作很简单,只要把这个塑料管子伸进水里,并将水通过3个过滤器吸上来就可以了。当使用者通过它来吸水的时候,污水首先碰到的是两层纺织过滤器,能够去掉大的杂质,甚至是长串的细菌都可以去掉。然后水就进入了一个隔间,在这里碘就会发挥作用,杀死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最后的一个隔间充满了活性炭,它可以去除前面没有去掉的寄生虫,而且还可以去掉大部分碘的味道。有更多这样的好设计面世,我们在灾难面前也许能更加从容。

除了重建家园,精神疗伤也是灾后重建的必要部分,而且这一部分不仅灾民们需要,整个受灾的民族都需要。01年911浩劫之后的纽约给了我们些许启示。

01年的纽约市长朱利安尼在911之后成为了01年《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也是纽约新的精神支柱,他需要像医生一样为纽约疗伤,在整座城市摇摇欲坠的时候带领人们突围。相貌平平的朱利安尼没有让人失望,他联合了一系列纽约的标志性人物和著名的广告公司BBDO一起用广告这个商业营销中最常用的手段为纽约精心烹制了一道味道隽永的心灵鸡汤。

这个名为"纽约奇迹"New York Miracle系列广告一共有6段:以拍摄纽约都会题材闻名的导演伍迪-艾伦在洛克菲勒中心的溜冰场上穿上冰刀,旋转、跳跃,还成功地做出了一个高难度的三周跳,最后踮着脚尖以芭蕾舞姿式收场并向观众问道"你相信这是我第一次溜冰吗?";亨利-基辛格在空无一人的纽约棒球场奋力挥棒击出那些根本不存在的球,然后拖着有些肥胖的身躯开始跑垒,最后一个俯冲上了本垒;一位女客人在纽约知名的"舞台熟食店"点了"本-史提勒三明治"和"凯文-贝肯熏肉"后,在侍者的高声喊叫好莱坞当红喜剧明星本-史提勒和凯文-贝肯便匆忙从厨房跑出来,这位胖胖的客人想三明治一样被两个帅哥夹在中间有些羞涩的对侍者说:"请问,我可以打包带回家吗?" …系列广告的结尾都是朱利安尼双手抱在前胸,笑眯眯的说:"纽约奇迹,你也来成为它的一部分吧!"New York Miracle, Be Part Of It!

影片中出现的10来个名人当然都是义务演出分文不取,负责制作的BBDO团队从开始创意到制作完成这6段30秒的短片仅用了8天,而美国各大广播传媒也都在黄金时间免费大量播出了这些广告。这个本身就是奇迹的宣传活动得到了全球的高度评价,他让人们从噩梦和极度的悲恸中看到了希望。

另一个我比较喜欢的例子同样在纽约,这一次的主题是针对孩子们的思想教育。那里的孩子们为了给慈善机构筹集善款,纷纷参与了07年12月10日"便士丰收的田野" Penny Harvest Field活动,在洛克菲勒中心大街上摆放了一亿枚由儿童收集来的硬币。来自全美800多所学校大约上千名学生自10月22日以来就参加了该活动,学生们挨家挨户收集1美分硬币。捐款将主要用于保护环境并帮助老人改善生活条件等方面。主办方同时希望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到他们将来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

去年十月开始伦敦著名的泰特美术馆的地面上出现了一道长达数十公尺的裂痕,那不是地震的原因,而是墨西哥的艺术家Doris Salcedo创作的艺术作品Shibboleth,这条宽30公分深1公尺的裂痕在创作者的眼里代表的是被刻意遗忘的殖民和帝国主义,也就是种族歧视的历史,它与现代化的脚步平行前进,而且有很多不可告人的黑暗面。很多父母带着小孩在这里参观,每一个小朋友都不停的在跨裂痕,试着把脚放在缝里,好奇的把头往地下探去。小朋友们也许不知道作者像要告诉他们的话,但是这道裂痕应该已经长在他们心里。

我在另一篇博文中提到的Innocent是一个可爱细腻的英国饮料品牌,提供100%无添加果汁、儿童饮料、水果蜂蜜酸奶等饮品,他们甚至把当地人们对于慈善目的的努力真正落实到了"伸出双手"的行动上。从03年开始每年秋冬这个牌子都会举办一项有趣的活动the Big Knit,号召大家为其主打果汁smoothie的玻璃瓶身编制毛线小帽子,11月起戴帽子的smoothie就会陆续出现在Sainsbury超市的货架,每售出一瓶,Innocent与Sainsbury就会为当地老年人慈善组织Age Concern捐赠50便士。2006年smoothie共收到23万顶帽子,筹出善款11.5万英镑,温暖饮料的名声深入人心。

U2主唱BONO发起的推动以拯救非洲艾滋病救援活动join Red运动则是把音乐、时尚和慈善结合在一起的典范:以象征性的红色为号召,从单纯的社会运动最后凝聚为一股不可小窥的时尚势力。Bono在这场送爱心到非洲的活动里,邀集了他在时尚企业界的好友们共纕盛举,共同发表Product Red系列产品,这些商品收入也将提拔5%所得作为资助非洲艾滋病医疗基金。系列商品全以红色为主题,汇集了包括Armani、Gap、American Express、Converse、Motorola、Apple在内的多个时尚品牌。整个活动也运用最受年轻人欢迎的网络族群,透过博客沟通每个人的红色主张,让整个活动更能贴近一般人的生活。就像活动本身的口号一样Are You Red?现在已不是一个简单的疑问句,而是种口号,是种态度。

当然,除了为眼前的灾难想办法解决危机,针对以后可能发生的危机预警和教育机制也刻不容缓。旧金山市的公共灾害预防网站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范例。www.72hours.org上面设计了指导市民制定计划、制作应急包、实际体验等多项内容;具体涵盖针对地震、水灾、恐怖主义、传染病、疏散、停电、火灾、海啸等等一系列自然和人为的灾害情况下如何做好准备。丰富的知识整理在精致美观的页面上,We will be prepared!

911没有摧毁美国人的意志,反而涌现了很多在平时商业社会之中被淡忘和边缘化的激情;台湾的921地震之后出现了崭新的重建思维和尝试;我们期待,中国的各行各业专业人士们用实际行动,对灾区做出更多援助,为行业和自己,争取到一份尊重。

就在4个小时前,我最好的朋友之一刚刚在北京顺利产下了他们的孩子,守在产房外听到新生儿的啼哭,一种复杂的喜悦心情油然而生。灾难发后的一周,我们实际上感受着很多这样难得的喜悦和感动,我想引用一段思维的乐趣网站上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所有的媒体都在覆盖最近的两大天灾,与需要发动全球紧急救亡的缅甸大风灾相比,我们在沉痛之余,对于自己的国家应该有足够的自豪感。至少我们看到,事发之后 4个小时,总理已经亲赴前线组织救灾,训练有素的营救队伍和大量的军事力量,被投入到了一线救灾上,大量救灾物资和钱财,正在源源不断地涌向汶川震中,主流媒体自从事发之后,没有半点放松,你可以彻夜看到对灾情的第一时间报道,同时各种救灾热线和捐赠渠道,也及时开放,为愿意缓解灾情的所有人事提供了路线...

天佑中华!!!

原文出处
TAGS:奢侈品产业代购
互联网 观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