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至2015年3月8日,作为本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馆”的首个分展场,上海新天地将以“景观城市”为主题,在新天地南北里、新天地时尚购物中心及太平湖公园等区域,将涵盖公共艺术、影像、装置、身体艺术等多个领域的国内外优秀作品,带给沪上市民与艺术爱好者。此次的“景观城市”城市馆主题展览中,不仅通过展品的互动性与参与性,为公众提供了独特的观展体验和艺术氛围,同时,也将上海双年展延续到了城市空间,将当代艺术的先锋精神注入公共空间,呈现出艺术与城市之间的互动与变化。 

景观城市 第十届上海双年展“...

        上海双年展自诞生以来,不仅在学术层面上向世界展示当代艺术的最新成果,而且也在当代艺术与大众间构建起了一座沟通交流的平台。十八年来,上海双年展与上海这座城市持续发生着积极互动的关系,它本身就是为了展示上海的艺术眼界、前瞻性与多元性而设立。在2012年,第九届上海双年展就通过“城市馆”、“中山公园计划”、“圆明学院”等单元,将双年展置身于城市空间之中。

景观城市 第十届上海双年展“...

        本届双年展延续了“城市馆”的概念,以“城市车间”作为城市馆的总主题,整体性地将上双置身于多处城市公共空间之中,在回应中国城市化进程现实的同时,也更积极地建构与城市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实现个体、艺术家、品牌、作品、空间之间的相互粘性。“城市车间”的英文翻译意译为:URBAN=WORK&SHOP,即将“车间”英文workshop拆解开,形成“城市=生产/消费”之意。

        本届上海双年展选取了上海在文化与商业上都具有代表性的“淮海路”及其延伸地带的著名公共空间作为城市馆分展场,以艺术的方式激活上海最具活力的艺术长廊,通过有层次的节点,有序引爆艺术与空间、品牌、传播、观众之间的互动。本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馆由朱晔担任策展人,而上海新天地作为一个具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中西融合的著名时尚文化地标,将成为城市馆的第一站,率先拉开城市车间的帷幕。

在地性:此时此地萌芽的海派经验

        近代以来,绵延6公里的淮海路(旧称“霞飞路”)犹如上海的文化脐带,源源不断地为这座远东第一大都市供给着活力充沛的文化养分。从上海开埠至1949年,这条荣膺“远东的香榭丽舍大道”的马路堪称上海的文化中心:海派建筑石库门以及独具法式风情的花园洋房与高级公寓在此云集;众多精英与名流的故居在此守望文化;中共一大会址也在此孕育出了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以后,淮海路重现往日的商业辉煌,形成了著名的高品位消费的国际化商圈,彰显着全国范围内最独树一帜的城市品格——时尚摩登、浪漫情怀、年轻活力、精致高雅。

        第10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馆“城市车间”的各个场馆都座落在淮海路沿线以及其延伸地带,浓缩着上海百年城市化进程的历史精华;通过在时尚地标展示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显露上海最具风尚精神的当代风貌与最为朝气蓬勃的艺术生态。

景观城市 第十届上海双年展“...

再书写:当代艺术重塑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既会自发性生成,也会协调性构成。文化与艺术重塑着城市空间的经济属性,再书写着一个城市在它所属国家与世界中的角色。尽管文化与艺术在当下社会的地位略逊于经济建设,但是它潜移默化的协调性构成作用不容忽视。可以说,文化与艺术是日常生活的矫正器,它积极地介入到城市与社会之中,为固有的空间赋予崭新的语义。这正是“城市车间”介入社会,完成对于第10届上海双年展总主题“社会工厂”的深度践行。

空间格局:上海新天地休闲空间彰显现代城市的空间特性

        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曾说过休闲文化是城市文化容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闲暇是孕育文化的母体。对于高强度劳作的都市人,休闲与娱乐的调节作用不容忽视,同时它也催生着城市文化,塑形着城市性格。上海新天地兼容有序地完成了上海城市风貌的华丽转身——从石库门(历史性)转型为休闲区(时尚性),贯通着室内空间(商场、饭店、咖啡馆)与户外空间(绿地、人工湖)。

        在此次城市馆展览中,上海新天地以“景观城市”为主题,旨在探讨在当代城市环境中,通过生产、消费、生活、行为等方式对城市景观引发的改变,以及这种改变所带来的人与城市乃至环境之间的新的可能性。多位国内外艺术家,将在通过装置、影像、舞蹈等多种表现手法,在新天地带来6件不同形态的艺术作品,呈现人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和影响。在装置艺术方面,来自瑞士的雅克·考夫曼《秋叶》,以大量构成的叶子,在太平湖面上模拟秋叶飘零的景象;来自荷兰的建筑事务所MVRDV则搭建起一座《垂直村落》,通过图片、影像、模型和互动装置,打造了一座立体而生动的城市缩影;影像艺术方面,谭红宇、马丽珊带来了以田野调查实录展开的两部文化纪录片,《时间的味道》《泥中有我》。前者着眼于普洱茶文化,从各地域民族间与茶的历史文化,探究了从茶中体现出的土地、植物、人和社会的关系;后者则以85岁的黎族老陶工羊拜亮为主人公,从他的生命史中展现出远古制陶技艺之路的民俗事像;表演艺术方面,著名表演艺术家小珂周子涵在展览首日开幕活动现场,带来了他们的社会剧场作品待定,表演过程中不仅结合现场影像与装置,更尽最大可能地与公众接触产生互动,展现出一种在公共环境中的独特的表达。

时间线索:多点开花与持续爆破

        艺术展览的生命力并不仅仅局限于开幕日当天,开幕奏鸣着盛宴的序曲,唯有具备持续发生、不断进行的事件性,才能够赋予艺术展览以旺盛的生命力。

        以上海新天地为首站,上海双年展城市馆活动将陆续于2014年十二月至20151月间陆续开幕,松散有致地座落在淮海路沿线及其延伸地带,犹如同一根枝桠上的不同花苞,它们渐次绽放与谢幕,使得第10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馆“城市车间”始终处于“进行时”。而在整个展期中,随着陆续的筹备到位,城市馆还将持续爆破这场流动的盛宴,设置了多个点燃话题性和事件性的爆点,将会长时间、高密度地引爆上海双年展在公众中的传播,也将给大家带来一届难忘的城市与艺术之旅。

        作为沪上的时尚文化地标,上海新天地一直致力于以前瞻性的的艺术视角和文化精神,打造最锐意创新的公共空间艺术。通过此次上海双年展景观城市城市馆主题展览,上海新天地希望能够通过将国内外诸多优秀当代艺术作品带到沪上,为消费者和艺术爱好者们带来了创意新颖的艺术体验,同时也能够通过这些丰富多元的公共空间艺术,构建起艺术与城市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当代艺术与大众间提供自由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附:上海新天地城市馆展览和展出作品详情介绍

展览主题:景观城市

“景观城市”主题旨在探讨在当代城市环境中,通过生产、消费、生活、行为等方式对城市景观引发的改变,以及这种改变所带来的人与城市乃至环境之间的新的可能性。艺术展览具有激活场地并与场地积极发生互动,建构场地活动主题的功能;针对展览主题,在作品挑选上以具有互动性的公共艺术作品为主。在场地选定上,结合新天地户外的“太平桥”公园的湖面及其周边区域,以展示公共艺术和城市环境为主题的特色。

展览时间20141212日至201538

展览场地

景观城市 第十届上海双年展“...

作品编号:A201

景观城市 第十届上海双年展“...

作品名:《秋叶》(Autumn Leaves

展出地点:新天地太平湖公园

作者:雅克·考夫曼(Jacques Kaufmann)

简介:陶瓷艺术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主席

国籍:瑞士/法国

作品类型:户外装置

作品材料:竹+瓦片

作品尺寸:H4m×W8m×L12m

作品简述:

作品以中国本土的可持续性的生态材料,利用上海新天地的户外湖面,以大型装置的方式模拟秋叶飘零的景象,充分考虑了展期气候与环境,以代表自然的“竹”与代表居住的“瓦”的结合,诗意地回应了主题中关于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深层关系。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里,“竹”是中国绘画里的“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象征着劲节与谦虚;而“瓦”则是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构件,象征着平实无华却又默默奉献。

以“竹”和“瓦”构成的“叶子”,漂浮在波澜不惊的湖面上,在现代都市的氛围中体现出浓郁的传统文化。中国古代素有“红叶题诗”的传统。譬如唐代范摅的《云溪友议》中就有记载:“中书舍人卢渥,应举之岁,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命仆搴来。叶上有一绝句,置于巾箱,或呈于同志。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漂浮在水面上的落叶寄托着浓浓的相思与甜蜜的祝愿,为此,我们邀请了众多志愿者与艺术家雅克•考夫曼一起筑造“秋叶”,共同在都市生活里重拾古典情怀,分享浪漫的诗意。

作品编号:A202

景观城市 第十届上海双年展“...

作品名:《垂直村落》

展出地点:上海新天地

作者:MVRDV

简介:创建于1991年,是当今荷兰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事务所之一。它由三位年轻的荷兰建筑师韦尼·马斯(WinyMaas,生于1959年)、雅各布·凡·里斯(Jacob van Rijs,生于1964年)和娜莎莉·德·弗里斯(Nathalie de Vries,生于1965年)组成,事务所的名称即取自于这三位建筑师的姓氏。

国籍:荷兰

作品类型:户外装置(一套共78个组件)+室内影像/展板

作品材料:根据方案要求和工厂材料状况在制作过程中确定

作品尺寸:80m3

作品简述:

MVRDV的作品《垂直村落》通过图片、影像、模型和互动装置,立体而又生动地探讨了在当今全球城市化高度发达地区,人与生态与日常行为之间的共生、共融与多元可能。

健全的社区是生气蓬勃的、亲密的与多样性的。它们将人性尺度和人群密度结合在一起,并提供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凝聚性。幻想一座垂直村落的梦,是建筑与城市学的历史上经久不衰的奇思妙想。

社区是公众的社区,为了营造“共建”的氛围,我们邀请志愿者参与到此项目之中,与MVRDV一起完成这个集建筑形态、人文关怀、社会实践、体验性、互动性于一身的公共装置项目。

作品编号:A203

景观城市 第十届上海双年展“...

作品名:《云》(Cloud)

作者:谭红宇

展出地点:新天地时尚马当路中门、上海新天地太平湖公园(湖滨路)

简介: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陶艺与影像艺术家。

国籍:中国

作品类型:户外装置

作品材料:1、陶土+瓷片;2、陶土+镜面材料

作品尺寸:H2m×W2m×L3.3m

作品简述:

谭红宇的作品以确定甚至有些厚重的形态对轻盈易变的现象(云)进行捕捉,并通过传统瓷片代表时间、现代材质镜面材料喻指空间的两种材料的对比,在户外公共空间中以人造景观的方式回应着展览主题。

众所周知,陶土是中国最为古老而传统的技艺,云则是中国古典诗词与绘画的重要抒情景观。两者的结合旨在以有形的陶土勾勒无形的云彩,以厚重的材质描摹轻逸的神韵,在此基础上实现传统工艺与当代观念的接轨。

作品编号:A204-1

作品名:《时间的味道》

展出地点新天地时尚LED屏幕播放

作者:谭红宇、马丽珊

简介: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陶艺与影像艺术家; HEJ ART SPACE 执行董事,影像艺术家

作品类型:影像纪录片

作品信息:2014年/纪录片/20分钟/彩色/格式PAL/画幅16:9/中英文字幕

作品简述:

本片是一部以田野调查实录展开的普洱茶文化纪录片,记录了中国云南澜沧江流域布朗族、佤族、傣族、汉族和台湾阿里山客家人等多个族群以茶为业的生活,以及对广东、香港、台湾、东南亚等地消费终端的调查,追踪了普洱茶的历史源流、制茶工艺、产品流通、茶俗流变等事像。

通过茶农、制茶专家、资深茶人、独立知识分子等人物叙说,交织呈现了各民族间以茶待客、以茶祭礼、以茶联姻、以茶入市、以茶入艺、以茶经贸等内容。体现了普洱茶文化的地方性、民族性和广博性特点,多层次地探究了土地-植物-人-社会的关系。

其中,香港茶人前辈吴树荣先生,凭着超然的直觉和聆听自然之心,经历数十年的普洱茶后熟仓储工艺和配茶经验,感悟茶滋味变化与时间推移的本质性关联,道出其对自然和人生精妙独到的见解;台湾独立知识分子钟永丰先生,多年来扎根于阿里山茶区,致力于推广自然农法,帮助茶农建立生态自觉。倡导国民透过对茶的认识,把品味教育提升为生态教育,乃至公民教育的理念。

本片用高清技术拍摄(1080i),分别在云南、广东、香港、台湾、马来西亚等地录制,制作过程历时三年。

作品编号:A204-2

作品名:《泥中有我》(BEING WITH CLAY

展出地点:新天地时尚LED屏幕播放

作者:谭红宇、马丽珊

简介: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陶艺与影像艺术家; HEJ ART SPACE 执行董事,影像艺术家

作品类型:影像纪录片

作品信息:2012年/纪录片/42分钟/彩色/格式PAL/画幅16:9/中英文字幕

获奖信息:本片获2012年第三届中国教育影视优秀作品一等奖、获2013年法国Montpellier第八届国际粘土与玻璃电影节文化遗产大奖

作品简述:

该纪录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借鉴视觉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运用第一人称,以口述历史的方式结构整个影片。以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85岁的黎族老陶工羊拜亮的生命史为线索展开叙述。羊拜亮是黎族陶工的典型与缩影,她的生命史就是黎族陶工的生活史。本片为我们打开了那个通往远古制陶技艺之路的隐秘阀门,使这项存在了6000年的古老制陶工艺得以用影像这一直观的视觉手段记录与呈现;为下一步抢救和保护这些即将消逝的人类文化的“活化石”的工作提供一份详实的报告和依据。

影片涉及无轮泥条盘筑、平地堆烧、以树汁淬火加固陶坯、钻木取火、赶鬼驱邪、结绳记事、纹面等民俗事像。其中无轮泥条盘筑、平地堆烧、以树汁淬火加固陶坯这三项技术都是现今世界范围内发现的人类最早的制陶工艺形式之一,是人类文明的一块“活化石”

影片用高清技术拍摄(1080i),制作过程历时两年。

作品编号:A205

景观城市 第十届上海双年展“...

作品名:《波浪》(Waves)

展出地点:新天地时尚L225

作者:袁丽莎(LISE KOLSTAD YUEN)、郭庆玲

作品类型:装置

作品材料:500根,直经5cm、长130cm的电解车间铜管

作品尺寸:1500cm×1500cm×100cm(尺寸可根据空间自由调整)

作品简述:

作品整体呈扇形辐射状,工厂车间的管状现成品,三层架构从高到低,整齐有序,在这里原本工业化的机械产物和装置的手工结为⼀一体,有反工业化和向工业革命致敬的矛盾的双重含义,它提示我们,任何规律性的事物的两面性,当工业革命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无法想象的新高度之后,我们所面临的巨大的生存考验。 

作品编号:A206

景观城市 第十届上海双年展“...

作品名:《待定》

展出地点:新天地时尚L1中庭(展览开幕式现场表演)

作者:小珂、周子涵

简介:表演艺术家;表演者、视觉和声音艺术家

作品类型:现场舞蹈 + 音乐

作品简述:

小珂与视觉艺术家子涵的合作,将创作的触脚延伸到摄影,影像,现场行为及装置中。他们关注个人身体,探索在中国公众语境下的表达极限。两人合作的社会剧场作品, 旨在城市公共环境中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实施其身体观念表演,以此连接艺术家的个人生活和所处的城市环境,并将表演艺术推上街头,尽最大可能地与公众接触,并产生互动,将艺术家的艺术观念还原于生活当中,完成观念本身“从生活中来,消逝在生活中”的生命过程。

TAGS:奢侈品产业代购
互联网 观潮网